新發現(xiàn) | 範公詞中孤城 楊家故裏麟州——陝西神木楊家城城址考古新收獲

2024-02-27

新發現(xiàn) | 範公詞中孤城 楊家故裏麟州——陝西神木楊家城城址考古新收獲

原創 邵晶 裴學松      文博中國     2024-02-26 16:21 北京



楊家城城址位于陝西省榆林神木市店塔街道楊家城村(cūn)西北的楊城山上,在神木老城區北約15千米處,傳爲北宋著名愛國群體楊家将故裏并由其駐守,故俗稱楊家城。以往,據文獻、地望和相(xiàng)關實物将該城址考證爲唐宋時期麟州城之所在,故又(yòu)被稱爲麟州故城,公布其爲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即采用此名。20222023年的考古發掘和整理工作進一步夯實了楊家城城址的結構、性質和内涵。

 

調查勘探揭示宏觀布局

 

楊家城城址西瀕黃河一級支流——窟野河,所在區域爲典型的黃土梁峁地貌,地表割裂較甚,起伏頗大,頂部黃土堆積厚,底部出露基岩高。與陝北地區明代以前的多數城址選址相(xiàng)同,楊家城城址臨河呈高懸之姿,在山頂依地勢而建,西、北兩面緊瀕窟野河,高崖陡壁,東爲大溝,易守難攻,僅南部與外界較易相(xiàng)通。城址所在區域相(xiàng)對獨立,整體較爲平整開闊。據原有資料,城牆多夯土築成,主要由東城、内城(俗稱紫錦城)、西城3座小城組成,整體呈不規則長條形分布。在以往工作基礎上,本次考古工作新發現(xiàn)北城一座,城牆走向清晰,城内所見(jiàn)遺物多爲宋金時期,應與已發現(xiàn)的3座小城大緻同期。故此,目前所知(zhī)楊家城由東城、内城、西城、北城4座既相(xiàng)對獨立又(yòu)相(xiàng)互聯系的小城組成,城内面積約70萬平方米。4座城垣均系黃土夯築,但(dàn)非一體而成,其中東城城垣依附内城城垣向東擴築的關系最爲明顯。另據調查勘探,城南設有護城壕,還發現(xiàn)窯場、墓地等重要功能區。

 

01

 

楊家城城址平面結構圖(自南向北鳥瞰)

 

内城南門恍若昨日傾頹

本次考古工作的發掘重點選定在破壞現(xiàn)象非常突出的内城南門區域。内城平面結構相(xiàng)對規整,略呈平行四邊形。内城南門位于内城西南部,結構清晰、保存較好,以下分爲主門道、墩台、甕城、甕城門道、甕城内建築群、儲排水設施等部分依次介紹。

 

02

 

内城南門發掘全景(上爲北)

主門道位于内城南牆偏西處,形制規整,南北連通甕城與内城。單門道,長25、寬45米,南口以磚石包砌,門道内地面原應堅實平整。兩壁近直,殘高3.2米,遍立對稱密布的方柱(排叉柱),柱間距2030厘米,柱寬約22厘米,最大殘高約1.9米。立柱與兩壁之間是(shì)布滿整個牆壁的橫鋪方木,橫木外塗抹黃泥,黃泥之上再抹白灰,局部可見(jiàn)刻畫圖案。立柱與橫木均遭焚燒,嚴重炭化。主門道中部保留有倒塌并已焚燒過的木門;墩台兩座,分立主門道東、西兩側,分别與兩側的内城南牆相(xiàng)接,形制規整,黃土夯築。西墩台大,近方形,邊長23米,頂部殘留磚鋪地面,距主門道地面高約11.5米。東墩台小,呈南北向長方形,長23、寬12.5米,高與西墩台齊。

 

03

 

内城南門主門道(由北向南攝)

甕城位于主門道南側,平面近馬蹄形,城牆亦由黃土夯築而成,甕城東牆頂部殘存鋪地磚與磚砌排水溝,部分磚上戳印字,距甕城地面高約9.5米。甕城内東西長3148.5、南北寬25.734米,城内地面整體呈東南高、西北低之勢,與甕城門道以坡道相(xiàng)連;甕城東牆南部開一門,即甕城門道,東西向連通東城與甕城,長約16.3、寬5.1米,兩壁殘高0.91.5米,兩端均外延鋪石坡道。其基本形制與主門道類似,兩壁亦有立柱和橫木結構,所不同的是(shì),在甕城門道内東部南北兩側加築兩個長方形小墩台,長4.4、寬1.3、殘高1.21.3米,相(xiàng)距1.7米,内部爲灰黑色雜(zá)土夯築的台芯,外側包砌磚石,該結構應與收窄甕城入口和安門有關。

 

04

 

内城南門主門道内的炭化木門

需要着重介紹的是(shì)甕城内的建築群和儲排水設施,本次考古工作出土遺物主要發現(xiàn)于這些遺迹中。内城南門甕城内四角各坐落一組建築,呈向心型分布,均背靠城牆,朝向甕城内開門。四組建築外牆主體均爲磚石砌築,牆體内有柱洞和壁柱槽。每組建築内部以小石塊、磚瓦或夯土牆分隔出若幹小房間。房間内有石闆、竈、窖穴、地爐等生活設施,居住面上散落陶器、瓷器、石磨、石臼、錢币以及兵器等遺物。如1号建築整體平面呈長方形,門道朝南,南北長10.15米、東西寬11.5米,總面積約117平方米。内部以土坯牆或小石塊砌牆分隔出7個小房間,房間内多見(jiàn)石闆炕和竈台,已使用煤炭燃料。另外,甕城内還發現(xiàn)了由導水溝、儲水坑等設施構成的儲排水設施。其中1号導水溝位于甕城中部地勢最低窪處,東南西北向經主門道地下延伸進内城,将甕城内的積水引入内城中。

 

05

 

内城南門甕城1号建築平面布局(上爲北)

06

 

房址内遺物出土狀況

07

 

1号導水溝

 

 多重證據表明此爲麟州

本次工作爲楊家城城址下一步科學保護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支撐,同時也邁開了該城址系統考古發掘和研究的重要一步,爲深入探讨其年代和性質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
 

08

 

出土遺物

出土遺物的時代特征是(shì)判斷本次發掘遺迹的基礎材料。結構清晰、布局有序的建築設施内出土遺物非常豐富,包括磚瓦、瓷、鐵、陶、石、骨、銅等類,其中磚瓦、瓷器、鐵器、石器及錢币數量最多。磚瓦常見(jiàn)字款磚瓦、手印紋條磚、獸頭鸱吻、蓮花紋瓦當以及漏澤園墓志磚;瓷器多施黑、褐、青色釉;鐵器多見(jiàn)镞、矛、甲片、蒺藜等;石器多見(jiàn)礌石和碾、磨、杵、臼等;錢币除少量開元通寶外,其年号多爲淳化、景德、天禧、熙甯、慶曆、至和、治平、元豐、大觀、政和、宣和等北宋年号,不見(jiàn)北宋以後年号。陶瓷器顯示的唐宋時期特征較爲典型,特别是(shì)錢币年号、漏澤園墓志紀年均不晚于北宋。楊家城城址位于宋、遼、西夏交界之地,加之城牆高大厚實、多重城垣設防、出土兵器數量較多,彰顯其突出的軍事性質。加之字款磚瓦、漏澤園墓志等遺物的發現(xiàn),說明楊家城應爲北宋時期一座重要的州縣級别邊城,絕非一般軍事堡寨所能比拟。此外,城址周邊還出土的高世忠墓志、征集的徐德墓志,也爲楊家城形制判斷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。

 

09

 

出土漏澤園墓志磚及其拓本

綜上所述,年代、地望、級别、性質以及相(xiàng)關文字性遺物等方面的多重證據表明,神木鄉民所呼楊家城應爲唐宋時期之麟州城。

麟州,宋隸河東路,地處南流黃河以西(河外),是(shì)北宋控扼西北、抵禦遼夏的重要州城,與府州、豐州共同構成防禦西夏的北部屏障,終北宋一朝,宋夏在該地區的争奪從未休止。正因于此,在範文正公經略西北時被寫入《麟州秋詞》。可見(jiàn),麟州城是(shì)唐宋時期北方軍政要鎮的典型代表,同時也是(shì)河套地區民族融合統一進程的曆史見(jiàn)證。

 

執筆:邵晶 裴學松 韓倩 郝志國 黃曉龍

 


返回頂部